专业号

保安湖是长江中下游具有代表性的淡水浅水草型湖泊,水域辽阔,周边林地茂密,低丘绵延,形成相对围合封闭的微气候环境,湿地及周边湖泊、河流、沟渠、滩涂、沼泽、农田、灌木、森林等构成了一个结构完整的自然复合生态系统。

保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,保安湖湿地公园内共有湿地维管束植物478种,隶属157科184属,其中蕨类植物21科28属50种,裸子植物(栽培)4科9属13种,被子植物132科147属401种;有鱼类44种,分别隶属于9科36属,种群数量较大的种类有泥鳅、草鱼、鲫鱼、黄鳝,此外水体中尚有少数天然种群,为鳜、乌鳢等;鸟类有147种,占湖北省鸟类总数的20.6%,属东洋界区系,区内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黑鹳、中华秋沙鸭、白肩雕,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鸳鸯、白额雁、红脚隼、小天鹅、松雀鹰、红腹角雉、灰鹤等,省级保护鸟类有豆雁、绿头鸭等69种;有兽类资源17种,隶属于4目8科17属,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猪獾、华南兔、刺猬3种。

[常见植物种类]

(1)菹草:Potamogeton crispus Linn.

  

多年生沉水草本。茎稍扁,多分枝。叶条形,无柄,叶缘多少呈浅波状,具疏或稍密的细锯齿;休眠芽腋生,略似松果(石芽),长1-3厘米,肥厚,坚硬,边缘具有细锯齿。穗状花序顶生,花序梗棒状,果实卵形。花果期4-7月。

产我国南北各省区,为世界广布种。

生于池塘、水沟、水稻田、灌渠及缓流河水中,水体多呈微酸至中性。本种为草食性鱼类的良好天然饵料。

(2)穗状狐尾藻:Myriophyllum spicatum Linn. 

多年生沉水草本。根状茎发达。茎圆柱形,叶常5片轮生,丝状全细裂。花两性,单性或杂性,雌雄同株,由多数花排成近裸颓的顶生或腋生的穗状花序,长6-10厘米,生于水面上。花期从春到秋陆续开放,4-9月陆续结果。

为世界广布种,我国南北各地池塘、河沟、沼泽中常有生长,特别是在含钙的水域 中更较常见。

全草入药,清凉,解毒,止痢,治慢性下痢。可为养猪、养鱼、养鸭的饲料。

(3)苦草:Vallisneria natans (Lour.) Hara

多年生沉水草本。具匍匐茎。叶基生,线形或带形,长20-200厘米,宽0.5-2厘米。花单性;雌雄异株;雄佛焰苞卵状圆锥形,成熟的雄花浮在水面开放。雌佛焰苞筒状,梗纤细,长30-50厘米,随水深而改变,受精后螺旋状卷曲;果实圆柱形,长5-30厘米,直径约5毫米。

除西北、西藏地区外,我国其他省区几乎都有分布。也见于印度、中南半岛、日本、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。

生于溪沟、河流、池塘、湖泊之中。

(4)茶菱:Trapella sinensis Oliv.

多年生浮叶草本。茎细长,叶对生,沉水叶披针形,长3-4cm,疏生锯齿,具短柄;浮水叶肾状卵形或心形,基部浅心形,边缘有波状齿。花单生叶腋,花白色或蓝色,管部黄色,花冠漏斗状,5裂片,圆形。果实圆柱形,在宿花花萼下有5根细长针刺。花果期6-9月。

常生于在池塘或湖泊中,适应性广。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中、华东、华南等地。在朝鲜、日本、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。

用于小型水体边缘或浅水水体绿化,常作成片栽培,形成水体覆盖景观。容器栽培可在庭院、室内造景观赏。

(5)香蒲:Typha orientalis Presl

为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植物,根状茎乳白色,地上茎粗壮,向上渐细,叶片条形,雌雄花序紧密连接。花果期5-8月。

香蒲生于湖泊、池塘、沟渠、沼泽及河流缓流带。除新疆、西藏等地外,我国广布;菲律宾、日本、原苏联及大洋洲等地均有分布。

香蒲经济价值较高,花粉即蒲黄入药;叶片用于编织、造纸等;幼叶基部和根状茎先端可作蔬食;雌花序可作枕芯和坐垫的填充物,是重要的水生经济植物之一。

(6)菰:Zizania latifolia (Griseb. ) Stapf

别名:茭草,为多年生浅水草本,根状茎粗短肥厚。秆高大直立,高1-2米。圆锥花序长30-50厘米,颖果圆柱形,称菰米、可食用。嫩茎被黑粉菌寄生而畸形肥大成茭白(茭瓜),为美味蔬菜。全草为优良饲料。

水生或沼生,有很强的适应性,亚洲温带、日本、俄罗斯及欧洲有分布。

[]张志和渔歌子之四有:

松江蟹舍主人欢。菰饭莼羹亦共餐;枫叶落,荻花乾。醉宿渔舟不觉寒。

(7)莲:Nelumbo nucifera Gaertn

多年生水生草本,根状茎横生,肥厚,节间膨大,内有多数纵行通气孔道,节部缢缩。叶圆形,盾状,直径25-90厘米,花直径10-20厘米,美丽,芳香;花瓣红色、粉红色或白色;坚果椭圆形或卵形;种子(莲子)卵形或椭圆形,种皮红色或白色。花期6-8月,果期8-10月。

产于我国南北各省。自生或栽培在池塘或水田内(野莲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)。

根状茎(藕)、种子供食用。叶、叶柄、花托、花、雄蕊、果实、种子及根状茎均作药用;藕及莲子为营养品,叶(荷叶)及叶柄(荷梗)煎水喝可清暑热,藕节、荷叶、荷梗、莲房、雄蕊及莲子都富有鞣质,作收敛止血药。叶为茶的代用品,又作包装材料。

王昌龄有采莲曲

荷叶罗裙一色裁, 芙蓉向脸两边开;乱入池中看不见, 闻歌始觉有人来。

杨万里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

毕竟西湖六月中, 风光不与四时同;接天莲叶无穷碧, 映日荷花别样红。

[常见鱼类]

(1)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 (Richardson, 1846)

 

俗称黑鲩、螺蛳青,在安徽俗称“乌混”、“黑混”或“螺蛳混”,因其体黑、喜食螺蛳而得名。

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,长江以北较稀少;它是长江中、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和各湖泊、池塘中的主要养殖对象,为我国淡水养殖的“四大家鱼”之一。

(2)草鱼:  Ctenopharyngodon idellus  (Valenciennes, 1845)

俗称鲩、鲩鱼、油鲩、草鲩、白鲩、草鱼、草根(东北)、厚子鱼(鲁南)、海鲩(南方)、混子、黑青鱼等。

四大家鱼之一,重要的经济鱼类,重要的养殖对象;生长快,最大个体达30kg;菜市场上的草鱼一般有1.5~3公斤重。

(3):  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  (Valenciennes, 1844)

俗称白鲢、鲢子。

四大家鱼之一,重要的经济鱼类,也是重要的养殖对象;菜市场上的鲢鱼一般有1.5~3公斤重,也有重于二十斤的大鱼。

(4)团头鲂:  Megalobrama amblvcephaia

俗称武昌鱼、团头鳊、平胸鳊。

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家命名的第一个鱼类种名“团头鲂”; 1955年,时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研究员易伯鲁入驻湖北梁子湖,对鳊鱼类进行专题研究后,发现了鲂属鱼类一新种,定名为“团头鲂”,这就是家喻户晓的“武昌鱼”。

(6)翘嘴鲌:  Culter alburnus (Basilewsky, 1855)

俗称大白刁、条鱼、大白鱼、翘壳、白丝等。

体长,甚侧扁,头后背部为隆起,体背部接近平直;腹棱不完全,自腹鳍至肛门;口大,上位,下颌很厚,且向上翘,口裂几乎成垂直;眼大,位于头的侧下方。

(6)黄颡鱼:  Tachysurus fulvidraco

俗称黄腊丁,黄骨鱼,黄沙古,黄辣丁,刺疙疤鱼,刺黄股,戈牙,昂刺。

鲿科,黄颡鱼属鱼类;体长约20cm,腹面平直,体后半部侧扁,尾柄较细长,头大且扁平,眼小;须4对,鼻须末端可伸至眼后,上颌须1对,最长,颐须2对,较上颌须短;体裸露无鳞,侧线完全。

(7)鲫:  Carassius auratus  (Linnaeus, 1758)

俗称鲫瓜子、月鲫仔、土鲫、喜头、鲋鱼、寒鲋。

鲫鱼分布广泛,全国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产,以2~4月份和8~12月份的鲫鱼最肥美,为我国重要食用鱼类之一。

[常见鸟类]

(1)白鹭

科属:鹭科白鹭属

学名:Egretta  garzetta

别称:白翎鸶

特征:小型白色鹭,嘴、腿、跗趾黑色,脚趾黄色,繁殖期身体具婚纱状饰羽,头顶具两根丝状饰羽。

习性:在湖泊、泥滩水线部分活动,捕捉水中的小鱼虾或者昆虫,季节性迁徙。

(2)红嘴鸥

科属:鸥科鸥属

学名:Chroicocephalus  ridibundus

俗名:水鸽子、钓鱼郎

特征:眼后具黑点状斑,嘴及脚红色,嘴尖黑,头至上体灰,下体白色,翼前缘白,翼尖黑色,繁殖期黑褐色头罩延伸到后颈。

习性:常3-5成群活动,在鱼类上空盘旋飞行,于内陆时,停栖于水面或地上。

(3)绿头鸭

科属:鸭科鸭属

学名:Anas  platyrhynchos

别称:大绿头、大红腿鸭、官鸭、对鸭、大麻鸭、青边

特征:雄鸟头及颈深绿色带光泽,白色颈环隔开头与栗色胸,嘴黄色,脚橘黄,尾部有钩状尾羽。

习性:多见于湖泊、池塘及河口、库区。

(4)红脚苦恶鸟

科属:秧鸡科苦恶鸟属

学名:Amaurornis  akool

中文名:红脚苦恶鸟

特征:中型涉禽,善于步行、奔跑及涉水,色彩为褐色,脸及胸部青色,嘴绿色,脚红色,叫声类似于“呱啊呱啊”且声音很大。

(5)普通鸬鹚

科属:鸬鹚科鸬鹚属

学名:Phalacrocorax  carbo

俗名:黑鱼郎、水老鸦、鱼鹰

特征:全身近黑色,嘴尖下钩,脸颊及喉部白色,两胁具白色斑块,繁殖期颈部和头饰长出白色丝状羽毛。

习性:入水后身体几乎全部没入水中,只露出头颈和少量背部,常见其出水后晾晒羽毛。在青海湖附近繁殖,中国中部和南部越冬。

(6)北红尾鸲

科属:鸫科红尾鸲属

学名:Phoenicurus  auroreus

俗名:灰顶茶鸲、红尾溜

特征:雄鸟头顶至直背石板灰色,下背和两翅黑色具明显的白色翅斑,腰、尾上覆羽和尾橙棕色,中央一对尾羽和最外侧一对尾羽外翈黑色。雌鸟上体橄榄褐色,两翅黑褐色具白斑,眼圈微白,下体暗黄褐色。

习性:常单独或成对活动。主要栖息于山地、森林、河谷、林缘和居民点附近的灌丛与低矮树丛中,尤以居民点和附近的丛林、花园、地边树丛较常见。         

(7)灰头鹀

   

科属:鹀科鹀属

学名:Emberiza  spodocephala

俗名:青头雀、蓬鹀、黑脸鹀、青头鬼儿、青头愣

特征:整个头部及喉、胸部灰黑色,有黑色眼先,背褐色,下体皮黄色。

习性:常见于开阔的农田、郊外灌丛。在水边的灌丛常见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
京ICP备05067984号-35
基于E-file技术构建